学院概况

当前位置   |   首页   .   学院概况   .   名师风采   .   正文
元老教师
2024-11-11
编辑:   |   文件来源:舞蹈学院

 

王福龄,舞蹈教育家、副教授,历任吉林艺术学院舞蹈系副主任、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。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委员会委员、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、云南省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理事、云南省政协委员。从事舞蹈教育工作三十多年,培养了一批优秀舞蹈人才,编写和撰写了大量教材和论文,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。先后被收入《中国当代名人录》、《古今中外名人词典》、《中国艺术家词典》、《华夏妇女名人词典》、《中国舞蹈词典》、《当代中华舞坛名家转略》,以及收入《天下名人馆》等。

 

仲佩茹,出生于1936年3月,籍贯辽宁海城,满族。历任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演员、教员,曾任教于吉林艺术学院。系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、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。

 

陈鸿英,著名舞蹈教育家,河南信阳人。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舞蹈教学会员。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舞蹈教研组组长,系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及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。1950年从事舞蹈艺术工作,在舞剧《五朵红云》、京剧《三岔口》中扮演阿锦、任堂惠。1957年开始执教,学生遍及全国和解放军的文艺团体、艺术院校。在第一、二、三等奖获得者中多达四十余人次,本人荣获全国一等奖指导教师证书。

 

莽双英,出生于1939年8月,吉林省吉林人,蒙族,舞蹈家,曾担任吉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。1959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校。主要作品:曾表演独舞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布谷鸟少女》,双人舞《艰苦岁月》、《蛇舞》,在舞剧《宝莲灯》中饰三圣母,《小刀会》中饰周秀英,在《沂蒙颂》担任了影片《李冰》、《杜十娘》、《神奇的土地》、《夜色多美好》的舞蹈设计。在兼任的舞蹈教学工作中,曾培养了多位国家一、二级舞蹈演员,在《桃李杯》舞蹈比赛中一名获优秀表演奖。撰写的论文及评论文章有《舞蹈风格形式琐谈》、《启发式教学与成才》、《学龄中期心理与教学》、《舞蹈的继承与交流》、《新时期舞蹈十年创作评述》以及《七彩的生命之虹》、《一支红杏出墙来》、《走自己的路》、《甜美的果实》等。

 

朱珠,出生于1938年8月,辽宁人,舞蹈教育家,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。曾于北京舞蹈学院进修学习,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,1958年正式建立舞蹈专业后,开始在校担任教师。1975年,到哲盟扎鲁特旗,为旗歌舞团演员办班; 1981年系大型舞剧《奔月》舞台监督;1984年为市少年宫创编舞蹈《欢庆》、《在路上》;1985年编写的教材《基本功教材教法》出版;1988年桃李杯指导学生获优秀表演奖。1964年创编小舞剧《梁红玉》; 1970年参加北京舞蹈学校选编教材。1970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样板戏《红色娘子军》舞剧学习;1971年为各县文工团举办舞蹈演员训练班;1973年指导73级毕业生公演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片断、舞蹈《在果园里》。

 

周仲元,1936年10月出生于辽宁营口市,原籍:辽宁盖县,舞蹈教育家,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。1952年在东铁公安总队政治部文训队担任学员;1955年就职于公安二十二师政治部;1956年在公安军内师政干部课,承担需助工作;1957年——1960年在吉林省歌舞剧院,担任演员;1961年——1996年(退休,延迟退休多达十年)任教于吉林艺术学院,讲师。曾任舞蹈基本功教研室主任,技巧教研室主任。1997年学校艺术节开幕式大型诗舞《回归颂》总导演,并获最佳荣誉奖。1970年参加北京舞蹈学校选编教材;1977?年参加,文化部在上海举办的舞剧《小刀会》学习班。编导的作品有《向往》、《王杰》、《焦裕禄》等。

 

张玉琴,1948年参加工作,曾赴冀察热辽联合大学、鲁艺学院戏音系学习。1951年参加中央戏剧学院崔承熹开办的舞蹈研究班。1949年担任沈阳东北文协戏剧队演员;1952年在辽宁人民剧院的儿童剧团教舞蹈;1953年在音乐舞蹈团担任演员;1954年成为吉林省歌舞团首批演员;1958年任教于吉林省艺术学校舞蹈班;1970年任职于淘儿河干校文艺宣传队;1975年艺术学院戏剧系中专形体课教师。

 

李国树,出生于1938年3月,1953年担任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五分部文工团演员。曾任职于吉林艺术学院教务处演出科科长,后担任舞蹈系办公室主任。1955年担任长春市歌舞团演员;1956年担任吉林省歌舞团演员;1959年于吉林省歌舞剧院附属音乐舞蹈学校任教;1960年在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话舞系担任舞蹈老师;1970年担任梨树文化干校文艺宣传队演员。

 

刘元臣,出生于1945年,自1960年-1962年任职于吉林艺专、话舞系,从1978年开始,任职与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。
1962年-1964年担任省歌舞剧院演员,并赴朝鲜演出舞剧《宝莲灯》;1964年-1968年担任北空文工团演员期间,参加援越抗美;1968年-1970年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《万水千山》、《海鹰》;1971年-1978年任职于二二八厂。

 

于景春,出生于1945年1月,吉林人,著名教育家、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1945年出生于歌舞之乡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,六十年代在武汉体育学院学习期间,随苏联专家学习科学训练理论,毕业后回吉林省体操队任教练员。1970年开始在吉林艺术学院教授育人。
获奖作品有:《论云南蒙古族舞蹈审美特征与生态环境关系》、《论舞蹈学生休假期身高突增调查与分析》、《论舞蹈演员科学选才》、《再论舞蹈演员与选才》、《再论舞蹈演员与选才》等诸多作品,并荣获国家级大奖。

 

李宝祥,教授,生于1955年,主攻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与中国古典舞教学研究方向,著有《中国民间舞教材及教学法》《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与教法》,曾发表《东北秧歌下装表演的向心感》《自娱性即兴表演在民间舞课堂的训练价值》《论中日舞蹈文化》等多篇论文,吉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《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与教法》获省级“教学建设成果奖”。


版权所有 © : 吉林艺术学院 | 舞蹈学院